基層治理既是國家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也是人民群眾感知公共服務效能和溫度的“神經末梢”。春秋鄉以黨建為引領,以“無事”找書記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為抓手,通過創新開展“五個一”治理模式,調動群眾參與村莊治理的積極性,并以該鄉勝利村楊莊組為示范引領,努力打造“風華楊莊”村莊文化品牌,探索黨建引領下村莊治理新模式。
一份村規民約:共商共守,落地生根。村規民約是村莊治理的基石。2024年初,春秋鄉勝利村在全村21個村民組陸續開展了村規民約商討、制定小組會,鄉包村領導、駐村工作隊、村兩委干部、黨員以及村民代表們結合村莊的實際情況,各抒己見,共商村規。經過多輪討論與修訂,村規民約得以完善,并在11月順利通過了村民代表大會的表決,后報鄉備案。為使《村規民約》能夠落到實處、約出實效,一是把村規民約編成朗朗上口的短句,配合生動的動畫做成雙語彩繪上墻。二是為每戶發放《村規民約》明白紙,在各戶顯要位置擺放,方便平時牢記。在落實方面,勝利村通過建立完善獎懲機制,定期開展評比,對執行好的群眾進行物質和精神獎勵,對違反和破壞村規民約的群眾進行教育,實實在在地讓村規民約在勝利村落地生根,成為提升群眾文化修養的重要抓手。
一則家風家訓:傳承文明,弘揚正氣。家風連著民風,民風連著社風。春秋鄉堅持把家風家訓建設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,通過深入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家規家訓,讓家風家訓從族譜里走出來,進廣場、入家庭。例如在勝利村楊莊組在開展試點工作時,發掘到該莊群眾在族譜中寫入了“十二榮,十二恥”,并立為楊氏家風家訓,它告誡后人要恪守道德底線,弘揚正氣。勝利村便將楊氏家風家訓以墻繪的形式放在村莊醒目位置,提升村民的榮譽感、自豪感,從而明確價值觀念,幫助家族成員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。通過以家規家訓進萬家為切入點,全方位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,不斷提升群眾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實效,有效激發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,讓更多的家庭共建共享,共創美好生活,為鄉村振興提供道德滋養、精神動力和良好的人文環境。
一支先鋒隊伍:亮身份、作表率、見行動。走進勝利村楊莊組,就能看到很多家門口都懸掛著“黨員家庭”、“退役軍人戶”、“美麗家庭”以及“星級文明戶”身份標識牌。一塊牌子代表著一個身份,一塊門牌就是一份責任。掛牌戶緊緊圍繞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作出具體承諾,激勵著他們嚴格規范自身言行、主動奉獻作為。這是勝利村統一設計、制作的,在“身份牌”的激勵下,廣大群眾都能自覺的做好人居環境整治、秋收秋種、矛盾糾紛調解等工作。2024年10月,勝利村積極組織轄區內黨員戶、退役軍人等開展“亮身份、作表率、見行動”活動,在活動中真正實現掛一戶牌子、亮一戶身份、帶動一片發展的意義。截至目前,勝利村在楊莊組已懸掛首批標識牌13塊,后續將在全村進行推廣。2024年10月底,在秋收秋種工作中,楊莊組黨員戶、退役軍人戶紛紛主動站出來,自覺認領責任田,對村莊莊前屋后的空閑耕地全部栽種油菜和小麥,截至目前,楊莊組沒有一塊閑置耕地。
一個議事小組:共商共解,化解矛盾。順應民意,搭建議事平臺。為方便群眾議事,通過征求村民意見并結合實際,勝利村兩委購置了1套休閑桌椅,放置在楊莊組一棵大樹下,并懸掛上“議事之角 聊天敘事”的標識牌,搭建起了議事之角這一議事平臺。建立機制,保障長效運維。勝利村為“議事之角”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制度,通過每家每戶選取一名代表,明確議事范圍、議事程序,完善投票機制,落實監督和執行,確保“議事之角”長效運維。共商共解,發揮議事成效。2024年9月,勝利村開展耕地找回工作,位于楊莊組西側有30余畝耕地需要找回,勝利村兩委和楊莊組村民坐到議事之角共同商討推進事宜,楊莊組組長和黨員代表紛紛表示全力支持找回耕地工作,并且當場承諾找回后的栽種工作,解決誰來種的難題。“議事之角”設置以來,已經解決村內項目規劃群眾問題5個,調解群眾糾紛3起,“議事之角”將群眾議事與村民自治、矛盾調解有機結合,調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,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反映問題解決問題,合理、合法、妥善化解鄰里的家事、土地等方面矛盾糾紛,堅持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鄉。
一份家庭承諾:深度參與,共同監督。為進一步提升村民的參與度和責任感,勝利村在楊莊組召開村民小組會,討論和通過《楊莊組家庭文明承諾書》,在承諾書里,對村規民約、家風家訓、門前三包、文明議事和倡導移風易俗等方面進行具體描述和約束,每家每戶當場簽訂,并承諾自覺遵守。承諾書一式三份,分別由農戶、村民組長和村委會保管。這一舉措不僅實現了村民深度參與基層治理的目標,還形成了村組共同監督的良好氛圍。
通過“五個一”治理機制的實施,楊莊組在黨建引領下煥發出了新的活力。村民們的參與度和責任感顯著增強,村莊治理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。下一步,該鄉將在在全鄉逐步深化“五個一”治理機制的應用和推廣,有效促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