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來,高峰鄉黨委政府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重要工程,以“等不起”的緊迫感、“慢不得”的危機感、“坐不住”的責任感,密集部署、高頻調度、狠抓落實。通過全鄉上下的共同努力,各村集體經濟呈現出多點發力、整體提升的良好態勢。
高位推動,壓實責任,凝聚攻堅合力。成立由鄉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任雙組長的集體經濟提升工作領導小組,將壓力層層傳導、責任級級壓實。建立“月調度、季總結”的常態化推進機制,每月調度各村情況,每季度盤點總結,逐村分析問題并研究解決。推行“一村一策”指導幫扶機制,鄉班子成員每人聯系包保1—2個村,為每個村量身定制切實可行的年度發展計劃和增收目標。強化資源要素保障,積極協調上級政策、項目和資金,優先向發展意愿強、項目前景好的村傾斜。同時,組織開展針對村干部的集體經濟專題培訓,提升其“造血”能力和市場意識。
盤活資源,拓展路徑,激發產業活力。立足各村實際,在盤活存量、做優增量上積極探索,對長期閑置或低效使用的校舍、山場、水面等集體資產通過修繕改造、規范發包租賃等方式,實現“閑產”變“活錢”。陶灣村、百花村等村充分利用村部屋頂資源,積極申報并建設了光伏發電項目,目前日均發電量計價約180元,年增加收益預計超6萬元;青松村通過盤活村內閑置校舍,成功引進羽毛球加工企業,在增加村集體收入的同時直接帶動本村及周邊60余名群眾實現“家門口”靈活就業;東港村積極申報并建設了茶谷驛站充電樁項目,在增加村集體收入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景區公共服務能力;普慶村積極流轉群眾土地,申報并實施了農事服務中心項目,目前已增加收入1萬余元,年增加收入預計達9萬元,增加收益預計達4萬元;徐灣村通過購銷茶葉、油茶等特色農產品,目前已增加收入2.6萬元,年增加收入預計達9萬元;五橋社區通過成立勞務公司增加集體收入10萬元;高陽村通過購銷茶葉增加集體收入6萬余元……
規范管理,應收盡收,筑牢發展根基。對全鄉各村(社區)集體經濟組織的資源、資產、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常態化指導和監督,重點對各類資產資源的租賃承包合同進行全面梳理核查,規范合同文本,明確租金標準和支付時限,對歷史遺留的拖欠租金問題,依法依規進行清收,確保集體資產收益應收盡收、及時入賬,堅決防止集體資產流失。要求各村(社區)集體經濟組織嚴格執行財務會計制度,所有收支必須納入統一賬戶管理,做到賬目清晰、憑證齊全。定期對村集體經濟運行情況開展專項審計和監督檢查,重點聚焦資金使用、項目管理、合同履行等關鍵環節,及時發現苗頭性、傾向性問題并督促整改。
從“末位追趕”到“多點開花”,高峰鄉村集體經濟正穩步提升,下一步,全鄉將持續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,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,進一步壓實村級主體責任,發揮黨員先鋒作用,招引各類人才,以更加堅定的信心、更加飽滿的熱情、更加務實的作風,持續鞏固提升現有成果,深入挖掘資源潛力,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,不斷提升集體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