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希望的田野上,一場生態農業的創新實踐,正為鄉村振興書寫著嶄新答卷。近年來,為充分挖掘稻田經濟,破解稻田種植長期產業結構單一、附加值低難題,百神廟鎮創新探索“水稻+龍蝦”生態共養模式,通過產業融合激發土地潛能,為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開辟新路徑。
今年3月,在鎮政府政策引導與技術支持下,舒合村養殖戶陸老板開啟“一水兩用、一田雙收”的生態種養新模式。“上半年養蝦、下半年種稻,土地全年不閑置”。陸老板道出了稻蝦共作的獨特優勢。在稻蝦共生式生態種養下,小龍蝦攝食稻田里的微生物、雜草和害蟲,其排泄物又為后續水稻提供有機肥,促進水稻生長發育,實現“稻因蝦而香、蝦因稻而肥”,達到生態經濟效益雙贏。同時,“大戶帶頭+農戶參與”的發展模式還帶動了周邊村民的就業,實現人均年增收超萬元,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捧上“致富飯碗”。
如今,稻蝦共生的生態畫卷已在百神廟鎮徐徐展開,成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生動注腳。未來,百神廟鎮將持續深化“稻蝦共生”模式,推動特色產業規模化、品牌化發展,讓更多農戶共享發展紅利,共繪鄉村振興新畫卷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